投资大湾区有哪些政策优惠

投资大湾区,共创美好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9个地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600万,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并称国际四大湾区。

广东五大优势

经济规模优势

202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万亿元,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位,外贸进出口超过8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第一位,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800亿元。

人口规模和市场容量优势

广东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常住人口1.27亿人,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万亿元,连续39年居全国第一。市场主体达到1600万户,拥有海量的市场需求。

产业配套优势

已形成8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拥有超过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交通便利优势

海陆空交通系统发达,可快速通达国内和全球各地,已实现与全球主要城市一日内通达。

营商环境优势

是全球市场体系最成熟、要素流动最便捷、政务服务最高效的地区之一,始终是全球企业投资最青睐的投资热土之一。

招商引资“2+1”

“2”就是两个招商重点方向:

制造业招商。重点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总部企业招商。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

“1”就是一套组合政策:

囊括了财政奖励、税收、科技创新、金融、用地、用能、用工、环保等方方面面支持政策,出台“外资十条”“制造业十条”等投资奖励政策,在横琴、前海、南沙三个区域推出“双15%”税收优惠政策,覆盖大湾区珠三角9市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产业政策

2021年广东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大关,规模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大湾区构建以深港河套和粤澳横琴为“两点”、以广深港和广珠澳为“两廊”的创新发展格局。着力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着力建设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优势

世界一流生产配套能力

产业体系健全。制造业的31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广东全部拥有,其中15个规模为中国各省份第一。

产业集群发达。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绿色石化、现代农业与食品、智能家电、软件与信息服务等7个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均达万亿元之上。

企业实力雄厚。超过350家世界500强在广东投资,其中广东本土制造业企业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2家,占全国的19.5%;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100家,是全国唯一过千家的省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达6.5万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万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76家。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600万户。

创新领跑全国。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广东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领跑全国。

高标准产业发展园区平台

园区量多面广。打造163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

园区空间充足。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总面积12.3万公顷,已建成面积6.3万公顷,尚有约6万公顷可供开发利用。

园区配套完善。全省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基本都配套了中小学、医疗卫生机构、商业活动区等。

产业政策环境

广东支持制造业发展出台多个重磅政策,包括“制造业投资十条”、“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

支持制造业企业投资。各级政府均制定促进制造业投资的奖励政策,仅省财政就在“十四五”期间安排不少于500亿元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

推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中。建立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指标预支使用机制,每年安排一定用地指标预支使用。对于投资额超100亿元的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由省统筹保障项目用地、用林指标。

做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建立制造业重大项目“三级联动、分级负责”的全流程跟踪服务工作机制。

帮助在粤企业做大做强。修订出台《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制定实施“民营经济十条”等,建立龙头工业企业省市联合服务机制和市场主体诉求相应平台。

长期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设备购置进行奖励。珠三角地区按企业技改项目新设备购置额不超过20%、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按不超过30%予以奖励。

鼓励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省财政对2022年至2023年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一次性奖补,珠三角地区每家奖补100万元,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每家奖补120万元。

土地资源政策

用地有保障

产业用地充足。全方位支撑产业项目落地,重大产业项目如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涉及用地用林指标可实现应保尽保。

海洋开发空间大。向海要地方面:珠三角9市有可供开发建设的围填海优质地块(图斑)69块、面积约20.6平方千米;有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361个、面积约81.6平方千米。海洋开发方面:有丰富的深远海资源尚待开发,可有效支撑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产业布局。

产业集聚发展。珠三角9市有石化、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各类省级以上产业园区81个,在珠海、佛山、中山、江门、肇庆等地还布局有特色产业大型集聚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地价有优惠

供地方式活。工业用地法定最高出让年限为50年。根据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采取长期租赁、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出让等灵活多样的供应方式,对应不同的地价支付方式。

集约有优惠。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可按不低于国家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土地出让底价。现有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的,免征土地价款。

创新有支持。适应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人才需求,在工业用地大类下细分出“新型产业用地”门类,充分匹配企业多样化需求。

有标准厂房。产业园区基本都规划建设了通用型、普通型、集约型的标准厂房,非常适合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

项目落地快

审批扁平化。省级建设用地审批权已全部下放,其他事项能放则放、程序能简则简、材料能少则少,减少企业办事时间成本。

供地精准化。市县每年发布供地计划,并接受用地预申请。

交地即开工。全面实行“净地”出让,确保“地净管线明,权属界址清、动工开发快”。

服务品质优。做到有产业政策指引、有项目清单管理、有专班专人服务,为重大项目落地下海提供“保姆式”服务。

利用方式活

支持依法流转。

支持土地分割合并。

推行“不动产登记+税务、金融”服务。

金融政策

开展“深港通”、债券通“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等各类金融通业务试点。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广东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规模超50亿美元,在香港、澳门两地同时挂牌发行全国首只双币种国际绿色债券、成功发行澳门债券市场首笔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累计与港澳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超24万亿。

不断扩充金融业务边界。资本市场主体可深度参与跨境“金融通”试点;横琴将探索降低澳资金融机构设立准入门槛,推进跨境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海着力发挥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率先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展业。持续简化粤港澳大湾区银行保险相关机构和高管准入方式。

推动深圳证券交易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批准广州期货交易所设立并上线工业硅期货交易品种。

横琴:建设金融“电子围网”,支持澳门在合作区创新发展财富管理、债券市场、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

前海: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跨羊境使用、外汇管理便利化等领域先行先试。

南沙:建设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等国际化金融平台。

人才政策

拥有大批青年科技人才“生力军”

全省建有博士后科研平台1239家、博士工作站1083家,在站博士后超1.1万人,占全国1/7。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873万,其中高层次人才87万,居全国前列。

拥有高素质“广东技工”人才

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80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02万人。

支持港澳人士在内地就业创业

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政策落实落地。

全省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2823个。

支持在教育、医疗、法律等8个领域与港澳开展执业资格互认。

做好人才服务保障

打造“一港一园一卡一站一库”人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一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

“一园”——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留学生创业园。

“一卡”——实施人才优粤卡制度。

“一站”——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成983个人才驿站。

“一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数据库。

税收政策

个人所得税

对于在大湾区内地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

横琴合作区对于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受益群体由境外扩展到境内外人才,减免方式由补贴调整为直接免征。

在横琴的澳门居民和在南沙的港澳居民,实现“港人港税”“澳人澳税”。

启运港退税

助力进出口企业减少资金成本。

国家设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

支持大湾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横琴、前海、南沙三个重大合作平台鼓励类产业企业适用。

外资企业政策

外资奖补政策

出台“外资十条”及其修订版等系列有竞争力的支持政策,支持外资企业落户大湾区、落户广东。由省财政按其当年实际外资2%的比例给予财政奖励,最高奖励1亿元。

跨国公司总部政策

出台《广东省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办法(修订版)》,明确了有关总部扶持政策。

外资研发中心支持政策

印发实施《广东省外资研发中心免税进口设备资格审核认定办法》,外资研发中心将可享受“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

自贸试验区专项支持政策

出台“双15%”税收优惠政策,各片区符合优惠产业目录的企业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各片区享受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15%个人所得税优惠。

区内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缩减至27项,制造业负面清单条目实现清零。对珠三角9市37个港口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南沙拥有国际航运保险税收优惠政策。

注册在自贸试验区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与其下设的特殊目的公司(SPV)共享外债额度。

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经备案后直接在自贸试验区内执业。

环保政策

开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一对一提供服务,审批时间都控制在10个工作日左右。

治理技术先进、污染产生少的项目,在前海、横琴、南沙三个区域投资的项目基本不用办理环评手续,采取告知、承诺制的审批。

对于信誉良好的守法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尽量通过在线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智能手段开展非现场的环境检查。

省级以上工业园的污水处理已实现全覆盖,危险废物的年处置利用能力达到了1130万吨,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危废类别。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环保产业商机无限。2021年,广东环保产业营收达到了4300亿元,位居中国第一,特别是在环保服务业已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到2025年,广东生态环境领域将实施900多项重大工程,总投资额近4000亿元。

广东建立全球第四大碳排放交易市场,正联合港澳,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碳标签互认互通。

公共服务

居住方面

便利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购房政策落地实施,港澳居民购房享受市民化待遇。

教育方面

支持粤港澳开展联合办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批设立并于9月正式开学。

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加快筹建。

医疗方面

支持开展“港澳药械通”。

对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在横琴生产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许使用“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或“澳门设计”标志。

社会保障方面

推进湾区“社保通”,港澳居民可在粤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港澳已有超29万人次在粤参加社会保险。

在广东省就业或居住的港澳居民和外籍人员,可正常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与省内居民同等社保权益。

广东携手港澳加快粤港澳三地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

“粤澳社保一窗通”将于近期启用,澳门居民将可以直接在横琴办理澳门社保业务。

资料来源: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政策宣讲会

Leave a Reply